何丽琴:从“打工妹”到市人大代表
世界何氏网 发布时间:2020年9月8日
何焕强 何志培
何丽琴(左三)给大家削水晶梨。
从农村“打工妹”成长为广东省河源市人大代表,何丽琴实现了人生质的飞跃。
30多年前,何丽琴来到东莞某工厂打工,在打工中收获了爱情;20多年前,何丽琴与丈夫张伟亮返回农村种果,创立了丽亮果园;2009年,夫妻俩牵头成立了丽亮板栗专业合作社,发动农户种植板栗,带动13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;2016年,何丽琴、张伟亮家庭在广东十大“最美家庭”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,并获得了第十届全国“最美家庭”的殊荣;2017年,何丽琴光荣当选为河源市第七届人大代表……
2020年8月10日,应河源市何石堃、何小明之邀,并在何小明、何军华、何春红等的陪同下,我们驱车来到东源县船塘镇丽亮板栗专业合作社。何丽琴、张伟亮夫妇在合作社接待室热情接待我们。8月正是水晶梨上市季节,何丽琴亲自给我们削水晶梨。我们一边品尝新鲜的水晶梨,一边倾听何丽琴讲述与丈夫张伟亮辛勤打工和艰苦创业的故事。
走出连平打工 初尝创业艰难
1987年,连平县忠信农村姑娘何丽琴和东源县农村小伙张伟亮背起行囊,不约而同地汇入了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,来到了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,在一家工厂打工。在工厂里何丽琴认识了“近邻”张伟亮,共同的打工经历使两人从相识到相亲相爱。两年后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。1989年,他们的儿子张俊超出生。孩子刚满9个月,夫妻俩便带着孩子返回东莞。何丽琴回到工厂继续打工,张伟亮则自己开了一家小餐馆,指望这个小餐馆能养家糊口。
开小餐馆的本钱是向亲朋好友借来的。由于没有经验,小餐馆生意惨淡,本钱几乎亏光。负担重、压力大,张伟亮几乎想放弃。就在最困难的时候,何丽琴鼓励丈夫:咬紧牙关挺住,坚持下去!为了支持丈夫,何丽琴拿出自己打工的微薄工钱给张伟亮交店租。
夫妻合力共克时艰,让张伟亮有了底气。他咬牙坚持,并认真总结经验,找出不足,不断改进提高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张伟亮的努力有了效果,小餐馆的生意日见好转,客人渐渐多了起来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,顾客到小餐馆吃饭都要排队等上一阵子。看着这样“火爆”的场面,何丽琴既高兴又心疼,高兴的是丈夫的坚持有了效果;心疼的是丈夫每天从早到晚轮轴转,实在太辛苦了!这时,她萌生了一个念头,想辞工来帮丈夫打理餐馆。张伟亮确实需要帮手,于是,何丽琴辞去工厂的工作,两人在小餐馆一起打拼。
认准绿色农业 毅然返乡种果
上世纪80、90年代,到城里打工是农村青年的最好出路。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,农村中的“空巢老人”和“留守妇女儿童”问题日显突出。打工青年婚后陪伴老人、教育孩子问题,更是广大农村青年的“两难”问题。
张伟亮、何丽琴在东莞经营小餐馆,生意已步入顺境,但每天忙忙碌碌连轴转,根本无暇顾及老人和孩子,更不用说陪伴和教育了。打工、创业的经历使他们深深地认识到,为了挣钱而忽略了照顾父母和教育孩子,挣钱的意义就大打折扣。有得必有失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。经过反复权衡,张伟亮、何丽琴终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:放弃东莞小餐馆,回张伟亮的老家东源农村创业,以就近陪伴老人和教育孩子。
1996年,何丽琴、张伟亮回到了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。船塘镇地处丘陵,山地多,许多山地都没有利用。张伟亮夫妇回村后,大胆承包了100多亩山地,准备种植水果。“放着东莞好端端的小餐馆不做,回到山里来搞种植,过着看天吃饭的日子,真不知道两人是怎么想的!”村里人无法理解,因而各种议论扑面而来。何丽琴、张伟亮并不在意别人的议论,也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。夫妻俩一头扎在承包的山坡上,开始实施他们的“果业计划”。为了有个歇脚的地方,张伟亮还从自家的老房子拆下砖瓦,搬到山坡上盖起了简易房。
简易房盖好后,夫妻俩便到山上“安营扎寨”。每天天一亮,他们就在山上挥洒汗水,披荆斩棘,刨坑搬土,常常劳作到很晚上才回“窝”歇脚。按照计划,他们在承包的坡地上种下了几十亩龙眼,并给自己的果园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:丽亮果园。
转眼间到了龙眼开花结果的时节。夫妻俩喜上眉梢,希望辛劳的付出得到丰厚的回报。可是,天有不测之风云。1999年的一场霜冻,不仅冻掉了树上的果实,也把夫妻俩的希望“冻”成了泡影。刚转型种果就遇到了无情的天灾,10几万元的投资“颗粒无收”。
不要轻言放弃 大不了从头再来
东莞创业遭遇“第一次困境”时,何丽琴与张伟亮挺过来了。没想到,回到家乡农村种水果,眼看就要有收成了,无情的天灾又把夫妻俩“打”回了向亲戚借钱过生活的紧日子。真是“辛辛苦苦已度过几年,今夜重又走进风雨。”
夫妻俩虽再遭重创,但没有被“打扒”。同在东莞一样,在困境面前,夫妻俩还是相互鼓气,共渡难关。何丽琴、张伟亮真没有白到东莞打工,打工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开阔了视野,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、顽强拼搏的精神,更锤炼他们的坚强意志。何丽琴对丈夫说的还是那句话:不要轻言放弃,大不了从头再来!
何丽琴真不简单!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,她总是表现出特别“抗压”,特别地善解人意。这让张伟亮非常感动,也非常庆幸有何丽琴这样的好妻子。何丽琴倔强又能干,认准的路就一直走下去。不怕挫折!不怕失败!为渡过难关,夫妻俩在果园内种植板栗、水晶梨,还养猪、养鸡等,搞起了“多种经营”。“堤内损失堤外补。”他们渐渐渡过了难关,果园经济也渐渐走出困境。
船塘镇的丘陵山地很适合种植板栗。河源市出现了多家板栗加工企业,这让何丽琴看到了希望。但是,仅靠丽亮果园的力量是不够的,不仅形不成规模效益,也不能很好地带动农民致富。板栗种植成本低,回报高,对土壤要求低,气候适应性强,农户都可以种植。夫妻俩合计,成立板栗专业合作社,发动农户种植板栗,把丽亮果园扩变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板栗生产基地,并以此带动农民脱贫致富。说干就干。2009年,夫妻俩以丽亮果园为基础,牵头成立了东源县丽亮板栗专业合作社,发动农户共种植板栗2000多亩,130多户贫困户因种植板栗而脱贫致富。
东源县船塘镇如今成了广东省首个板栗专业镇,东源县丽亮板栗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。在丽亮板栗专业合作社取得成功之后,掌声与赞扬声接踵而至,许多人给张伟亮伸出了“大拇哥”,但张伟亮总是谦虚地说,“军功章有何丽琴的一半。不!不止一半,应该是三七开,她七,我三。”
搭互联网快车 走品牌化道路
今天,丽亮果园已成为东源县丽亮板栗生产基地。每年这里不仅产出了数量可观的水晶梨、板栗及其相关产品,还引来了许多农业观光客人。
苦尽甘来,何丽琴、张伟亮艰苦创业得到了丰厚回报。他们打心眼里高兴。更让他们开心的是两个儿子,当年夫妻俩返乡创业,换来了两个儿子的健康成长,两个孩子先后考上了大学,毕业后还带回了两个大学生媳妇,两个大学生变成了四个大学生,何丽琴、张伟亮笑得合不拢嘴。
合作社的办公室大门外挂着好些牌子。其中一块是:河源市东源县鲜绿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。门楣上还悬挂一块红底金字的“知识创造财富”大牌匾。这块牌匾对何丽琴、张伟亮夫妇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。何丽琴、张伟亮来自农村,没有上过大学,但他们渴望知识,相信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。早年在东莞打工、创业时,张伟亮就报读了广州军区新华种养学校。他们之所以萌发回农村种水果的念头,与那时的学习不无关系。
何丽琴、张伟亮的儿子、儿媳妇都是大学生,孩子们也非常“醒目”,他们决心用知识帮助父母成就“丽亮果业”。在孩子们的协助下,何丽琴、张伟亮注册了两个商标:一个是“丽亮”,一个是“鲜绿态”。如今,丽亮板栗基地有了自己的“丽亮”和“鲜绿态”品牌水晶梨、板栗及水晶梨酵素、板栗黄酒等产品。
受何丽琴、张伟亮艰苦创业精神的影响,大儿子张俊超大学毕业后放弃深圳电信的聘请,回到果园当“农民”,接过父母的“接力棒”,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。张俊超用所学知识,在板栗基地引入了电商模式,让产品走上互联网的快车道。张俊超的妻子李小翠,尊重丈夫的选择,支持丈夫的事业,也来到了“丽亮”,担任东源县丽亮板栗专业合作社财务总监,成为张俊超的得力贤内助。
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,丽亮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100亩板栗、200亩水晶梨和一批龙眼及30亩苗圃的生产基地。2015年,丽亮合作社销售水晶梨5000多公斤;2018年,销售优质板栗300多吨。这都得益于“品牌经营”和“电商模式”。说起“丽亮”的利用互联网走上电商模式,张俊超洋溢出一脸的自豪。
有为才有位 人大代表为人民
何丽琴、张伟亮二十多年的打拼终成正果。在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合作社经济日益红火,不仅获得农户和消费者的认可,还获得了一系列殊荣:“船塘镇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”;“船塘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育实践基地”;“东源县十大板栗名园”;“广东省示范合作社”;“河源市菜篮子基地”;“国家级示范合作社”等。何丽琴还当选东源县船塘镇人大代表。
2016年,张伟亮何丽琴家庭,在广东省委宣传部、省文明办、省妇联联合举办的2016广东十大“最美家庭”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,并获得了第十届全国“最美家庭”的殊荣。
2017年,何丽琴当选河源市人大代表。之后,何丽琴认真履行职责,为当地农村和农民鼓与乎。一次,何丽琴在走访水果种植户时,听到了种植户反映:当地种植户最头痛的是一种叫果实蝇的害虫,这是一种头号“水果杀手”,果农对它几乎束手无策,遇到这种害虫,果农只能自认倒霉。何丽琴把果农的反映整理成《关于解决果树虫害果实蝇的建议》在人大会议上提出,呼吁有关部门派出技术力量帮助果农解决这一难题。何丽琴的建议得到了回应,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了解情况,提出了解决方案。经过专家的培训和讲解,果农掌握了有效防范果实蝇的方法,更坚定了发展水果产业的信心。
作为市人大代表,何丽琴联系农户最直接的通道,就是水果种植户。何丽琴认为,农民要走上致富路,首先要改变观念,要换脑筋、换思维;其次,是学经验、学技术;三是要有人带头树榜样,并进行传、帮、带。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何丽琴最初是自己种水果,后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板栗、种水晶梨,同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工作,让农户放心并得到实惠。近些年来,何丽琴夫妇通过丽亮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,动员了周边许多农户种植板栗,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发展。说到何丽琴为农民服务,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村民张金青说:在销路方面,她(何丽琴)带客户过来,我们的板栗不用“出街”(即不用自己拉到街头叫卖)。我承包了几十亩,每年都有两万多元进帐。
今天的何丽琴,仍然以饱满的精神、充沛的活力与丈夫战斗在东源县丽亮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第一线,仍然在全心全意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,不断为当地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目前她正在筹建现代农业科普景观长廊,以及后期规划的餐饮和民宿。这些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旅游扶贫的方式有效吸引消费人群,增加农户经济收益。
何丽琴(右)介绍合作社产品。
合作社产品陈列。
两个注册商标。
何丽琴夫妇的农业公司。
宣传栏。
合影留念。
合影留念。
合影留念。
水晶梨。
正在打包水晶梨发往各地。
优质板栗。
板栗。